网站首页 学院 正文
提到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对于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从业者而言,约翰可谓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
约翰不仅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所以大家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三院院士”。
为什么说约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名气很大呢?因为他曾经获得过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也就是图灵奖。
要获得图灵奖有多难?要知道这个奖项每年全球仅评选1人,从1966年至今,中国只有姚期智院士获得过这样的殊荣。目前姚期智院士在清华大学担任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约翰不仅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教授,同时也在上海交大担任访问讲席教授,多年在中美两国高校任教的经历让约翰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
比如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约翰在发言时就指出,中国高校对国际声望看得太重,而衡量一所中国高校国际声望如何则取决于该校的研究经费以及论文数量。
然而这样的现状并没有得到约翰的认可,相反,约翰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应当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而非国际声望。
因为约翰认为,目前中国高校培养的高质量的本科生并没有达到社会需求,而这应当是中国高校应当改变的点。
约翰的观点可谓是一针见血,近些年,我国高校的国际排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很多高校想方设法地提升影响国际声望的各项指标。比如论文发表数量。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致部分科研学术工作者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并没有将重心放在这个研究课题是否有价值,反而只关心这个课题能否产出论文。
对于这样的研究态度,注定了部分论文几乎没多少含金量。如此一来,论文数量确实提升了,但却是资源的浪费。毕竟每一篇论文的产出都需要一定的经济、人力以及时间投入,但是研究成果如果没多大意义,那就真的是为了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论文的质量,可谓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大高校破除唯论文论的想法和做法,于是不少高校开始降低论文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等方面的权重,大家追求论文数量的风气得以有效遏制,但想要完全根治这个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扩招,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却并没有提上来。
相信大家能够感受到,如今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甚至有的岗位开始以研究生作为面试门槛。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反映出如今的本科生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要么本科生在高校没有学到真本领就直接毕业,要么学校对学生要求较低,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又或者部分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与生活实际脱节。
所以我们还应当想办法将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上去,让用人单位能够放心地聘用本科生,让本科生的含金量逐步提升。
最后,大家对于“三院院士”提出的“中国高校过于看重国际声望,应更关注本科教学质量”的观点,怎么看?
本文来源:http://www.rz133.com/xueyuan/12153.html猜你喜欢
- 2022-04-20 中国医学教育引发院士担忧: 清华是样本, 准入门槛低, 刷论文轻临床
- 2022-04-20 中国高校有3所“华师大”, 实力各有千秋, 毕业后都有正式编制
- 2022-04-16 从“院士”盲崇到祛魅, 还有多远?
- 2022-04-15 不敢相信! 这份民国时期大学入学考试试卷, 竟让170位院士头疼!
- 2022-04-10 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后去了美国, 10年后入选美国院士
- 2022-04-05 【两学一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参观陈达院士生平事迹及实物展活动
- 2022-03-19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教授到东南大学作专题讲座
- 2022-03-17 南师附中校友回忆袁隆平往事, 院士当年的学籍卡长这样
- 2022-03-16 惊悉吴孟超院士离世, 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沉痛哀悼
- 2022-03-14 二本的高福、清华的施一公和211的饶毅, 却在同年被提名为院士